生产经营
首页 » 新闻资讯 » 生产经营
油价深跌对能化行业影响深远
发布时间:2020-03-13     作者:陈继军       来源:本站原创      分享到:

受欧佩克和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减产协议谈崩,以及沙特随后宣布自4月起增产原油200万桶/天,并大幅降低销往欧洲、远东和美国等地原油价格等因素影响,3月9日,国际原油价格遭遇重挫。其中,美国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暴跌24.59%,收于31.13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跌24.10%,收于34.36美元/桶。虽然之后受特朗普政府宣布可能降税以及市场超卖等因素提振,国际油价有所反弹,但至今依然未超过40美元/桶。

综合考虑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漫延、全球经济低迷、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以及原油产量持续增长等因素,多家机构对国际油价的走势十分悲观,高盛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甚至预计国际原油价格可能会跌至25美元/桶以下;迪拜国民银行虽然稍显乐观,预计国际油价会在二季度跌至谷底,但其预测的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全年均价也分别只有40美元/桶和45美元/桶。

如果相关机构的预测不幸言中,即国际油价长期在50美元/桶甚至40美元/桶下方运行,对能源化工行业的影响将长久而深远。

影响最大的当属煤化工行业,尤其现代煤化工行业。

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可行性研究大多基于10年前国际石油价格高位运行这一前提,但自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下跌并长期中低位运行以来,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已经大打折扣。尤其煤制油、煤制气等与国际油气价格高度相关的子行业,近几年已经出现行业性亏损。煤制乙二醇2018年4季度至今,同样出现了行业性亏损。虽然因产能不足,支撑国内烯烃价格成为全球高地,让煤制烯烃项目在近几年的油价下跌过程依然实现了盈利,但利润空间正在缩小。

这还是国际油价50-70美元/桶的情景。若后期国际油价长期在50美元/桶甚至40美元/桶下方运行,现代煤化工恐怕会全面亏损。

根据上海亚化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报告,当国际油价40美元/桶时,煤制乙二醇要想实现盈亏平衡,对应的煤价只有111元/吨(不含税,下同);国际油价60美元/桶时,煤制乙二醇实现盈亏平衡对应的煤价为379元/吨。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各中因素影响,近几年,无论国际油价如何变化,我国煤炭价格始终比较坚挺,目前即便坑口煤价,除新疆外,绝大多数也超过300元/吨。

换言之,当国际油价低于50美元/桶时,煤制乙二醇行业性亏损将在所难免。由于煤制油、煤制气项目的盈利能力更差,届时其亏损会更加严重。

“煤制烯烃企业近几年利润之所以比较可观,一方面得益于烯烃市场较好,另一方面得益于大多数项目都配套了煤矿,项目的利润其实包含了煤炭利润向产业链下游转移部分。若国际油价长期低位运行,打压烯烃产品价格中枢下移,煤制烯烃项目盈利必然缩水,甚至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和生存危机。”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表示。

与现代煤化工相比,油价下跌对传统煤化工的影响显然要小的多,比如焦化、化肥、甲醇等行业,其产品本身与油价关联度不高,主要受消费市场和原料煤价格影响较大。国际油价下跌后,虽然也会打压产品价格下移,但煤价也可能因此松动。加之油价下跌后其辅助燃料、原材料及产品运输费用会大幅降低,此消彼长,所受影响将十分有限。

油价下跌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影响同样不容乐观。

一方面,油价下跌会大幅减少石油开采、炼油板块的利润,甚至可能导致亏损;另一方面,油价下跌又会降低烯烃、芳烃等化工产品尤其精细化学品的原料和运销成本,提升其盈利能力。

但由于我国原油70%依赖进口,且为了保证原料供应,大多原油合同都是长协价。这种情况下,即便近期国际油价下跌,但相关企业依然只能执行价格较高的长协价,不仅无法从油价下跌中受益,反而会陡增经营压力,缩小帐表利润。

因此,若油价50美元/桶下方运行不足半年,国内石油化工行业不仅无法受益,反而会深受其苦;但若超过半年,届时在油价较低时再锁定长协价,则相关企业可以分享油价下跌带来的成本下降和利润增加红利。

当然,能源化工行业也不必过于悲观。

此次油价暴跌虽然有需求不振、供需失衡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沙特宣布增产原油并降低原油售价等突发事件叠加的结果。

放眼全球,目前综合开采成本低于30美元/桶的也只有沙特等极少数国家;综合成本低于40美元/桶的包括科威特、伊朗的少量油井以及美国约1/3的页岩井;全球约60%以上的原油开采成本超过40美元/桶。这种情况下,若油价长期低于40美元/桶,众多高成本油井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减少原油供应,促使油价反弹。从个这层面讲,国际油价在40美元/桶下方的运行的时间可能不会超过3个月,40-65美元/桶将是其合理定位和长远取向。这一方面会倒逼石油开采和煤化工行业通过持续技术进步甚至开发颠覆性技术以大幅降低成本,适应残酷竞争;另一方面,石油加工行业会因原料成本的降低提升盈利水平,尤其那些生产高端、专用、特色量高的精细化工产品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利润。(陈继军)


返回上一页